日前,在结束与中科院某所交流回到鞍钢集团攀钢研究院成都材料院后,王莹便着手思考某国家级重点科技项目的立项与联合申报。
“通过交流,让我们看到了钛及钛合金应用的广泛前景。”王莹说。
作为攀钢研究院钛金属技术研究所党支部书记、副所长,近年来,王莹带领团队先后完成了“钛及钛合金中厚板技术研究”“代表性钛合金高强韧性匹配机制研究”等重大课题,揭示了TB22钛合金高强韧性的匹配机制,打通TC4钛合金板材全工序工艺流程,实现了低成本、厚规格EB坯直接轧制纯钛中厚板生产,取得系列重大突破,获授权发明专利7项,为助推攀钢金属钛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贡献。
构建钛资源综合利用升级版
享有“第三金属”“未来金属”“全能金属”等美誉的钛金属,由于具有轻质、高强、耐蚀、耐热和无磁等优良性能,在航空、航天、兵器、民用制造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攀西地区拥有全国90%的钛资源,是名副其实的“聚宝盆”。经过艰苦努力,如今攀钢已建设成为我国最大的钛原料和产业链最完整的钛加工企业。
回望攀钢半个世纪的科技创新史,总让王莹倍感自豪,热血沸腾,也增强了立志在钛高端领域展现作为的强大动力。
2013年,王莹博士毕业来到攀钢,承担的第一个课题就是钛材的应用基础项目——“工业纯钛冷轧织构的演变与形变机理研究”。
为解决冷轧钛带产品在冲压成形时易开裂等质量问题,在结题后,王莹又通过大量的文献调研、对外技术交流等,再次梳理创新点,并于2016年成功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
这项作为攀钢第一个成功申报的项目,已于2018年顺利完成结题工作。项目的研究成果,弄清了影响冷轧钛带冲压性能的关键因素,对板式换热器用冷轧钛带产品的开发提供了指导意义,并实现了工程化应用,以此指导开发的产品冲压性能得到显著提高,受到用户认可。
“王莹的‘第一’,不仅仅在成功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谈到好学上进的王莹,攀钢研究院成都材料院总经理陈永同样感到自豪。
2019年12月7日,攀钢单盘重达1吨的8.0毫米钛合金盘圆成功下线。至此,攀钢成功实现了8.0毫米以上规格棒线材的高速轧制,盘圆椭圆度控制在0.2毫米以内,成材率达到了97%。而这,只是王莹和他的团队创下的、国内无先例的佳绩之一。
近年来,王莹完成了多品种、多规格、多用途的钛及钛合金中厚板产品的开发:6毫米至60毫米规格纯钛中厚板产品已具备批量生产能力;10毫米至40毫米规格TA15、TA17、TC4系列钛合金中厚板,全工序工艺流程被打通,产品实现出口销售,并在高端领域得到应用;8毫米至25毫米规格新型钛合金中厚板的成套产品质量控制体系已制定完成,产品性能国内领先。
着力铸造国之重器
2009年12月,随着第一卷TA1热卷产品的成功开发,标志着攀钢正式步入金属钛材的生产研发序列。广大科技、生产工作者为实现金属钛材的低成本、高品质、规模化、连续化生产,从零开始,砥砺奋进。
站在新起点,王莹深知,必须再接再厉,在“卡脖子”的特殊金属材料开发与应用领域实现新突破,为铸造国之重器书写攀钢人的华章。
对接国家战略需求,研发推广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等钛合金板、管新材料,助力攀钢转型发展,成为王莹始终不渝的追求。
打造第三代“钛技术舰队”
“王书记不仅个人取得了骄人的业绩,而且心系团队,对每个人的成长与负责的项目非常关心。”作为团队的一员,钛金属技术研究所党员蔡晓文对王莹注重打造学习型、实战型团队印象深刻。
王莹说,攀钢正抓住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有利契机,加快构建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利用第三代技术体系,要在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前沿新材料等领域研发出新的成果,不依靠团队的力量是不行的。为此,他倾尽了全力。
为让每一位成员尽快成才,他以周学术活动为依托,鼓励每位团队成员作学术报告,交流科研心得体会;以产品工艺开发为主线,将团队划分为熔炼小组、锻造小组、热加工小组,各小组指定带头人,小组之间相互学习,实现专业交叉、共同进步。
王莹特别注重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近年来,他带领党员骨干一同攻关,进一步深化钛合金基础性、前瞻性研究,系列产品开发取得突破:纯钛中厚板实现连续、稳定生产,棒线材产品质量稳步提升,钛合金无缝管产品受到用户高度认可……谈到营建“钛技术舰队”,蔡晓文娓娓道来,如数家珍。
作为党支部书记,王莹把开展“共产党员工程”项目作为党建促科研的有力抓手,保障项目高质量完成。2019年,他们实施的“创先争优作表率,打造高端钛材低成本系统集成技术,以党旗引领金属钛材产业再创佳绩”项目,实现金属钛材推广量3000余吨,科技创效近500万元。
“今年,我们又组织申报了5个项目,以此推动党建促科研工作有新气象、新作为。”王莹对此信心十足。
版权所有:宝鸡市万瑞金属 - 专业生产钛及钛合金材料的有色金属加工企业 转载请注明出处